聚焦 | 《财新周刊》刊出"广东:以非典打新冠",深度报道广东积极应对疫情...
本文原载于《财新周刊》2020年第11期,版权归原刊发机构所有,未获授权,请勿转载。
17年前的冬春之交,非典(SARS)疫情暴发,广东损失惨重。据广东省SARS临床、流行病学数据库,全省共计死亡72例,占内地的五分之一;311名医护人员感染,占内地感染医护人员的三分之一,其中5人殉职。举世瞩目的灾难留给广东沉痛的教训。
当一场疫情袭来,人群可以分为三种:一线医务人员,他们最了解真实情况;政府主管部门,掌握信息发布权;以及几乎没有其他渠道了解疫情的普通市民。如何让三种人相互信任又密切合作,正是防疫的关键。
据财新记者了解,应对此次新冠疫情,一线医生利用各种机会向主管部门建言。临床医生认为,要扩大核酸检测范围,患者只要有临床症状,不管有没有流行病学史,都要接受检测,这有助于防止院内感染;要允许符合条件的医院自己进行核酸检测,争取快速诊断,不能单纯依赖疾控中心;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观察,不能像武汉初期那样居家隔离。
这些建议有的经决策者当场拍板,当天实施;有的超出医疗卫生机构权限,决策者协调其他政府部门落实。“专家组的建议,决策层采纳的非常多。”一名广州医生对财新记者说。
传染病防控效果还依赖民众配合。要让全民参与,前提是告知真相。另一名广州医生在评价政策时说,“广州就抓住重点宣传,要让老百姓认识这个病多重要”,“健康人不要出门,有症状的不要到处乱跑,我们才能把疑似患者‘捞出来’”。
在信息公开方面,深圳效仿香港,开创了内地公共卫生史上的先例。1月30日开始,深圳卫健委公开确诊病例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,以便公众准确掌握预警信息。广东省内多个城市纷纷效仿,上海等城市亦接棒跟进。
“这一次,不管是政府的统筹协调、整个社会的应对、联防联控机制、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,还有舆情引导、市民的主动配合,和当年非典都已不可同日而语。”广州市卫健委主任唐小平书面回复财新记者时称。
正是17年前的教训,化作了广东省当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石。
哨声四起
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最早听说武汉的情况,是在2019年12月30日23时09分。一名武汉医生给他发来微信对话,内容是医务人员间关于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讨论,其中也包含了殉职医生李文亮转发过的微信截图。这名医生是张周斌同事的同学,毕业于武汉同济医学院,也和张周斌相识。公共卫生领域每有大事件发生,圈子里时常交流看法。
23时15分,张周斌将这些内容转发给广州市疾控中心分别负责传染病、病毒检测等工作的几个科长,商定第二天早上9点就此开会。
12月31日上午,张周斌看到了武汉市卫健委的两份红头文件。这两份文件指出,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。“我相信,一定是有事情发生了。”2月11日,张周斌对财新记者回忆说。
张周斌今年45岁,17年前非典暴发时,他作为广州市疾控中心的一个普通科员,投入了那场终身难忘的战斗。
官方通报中“华南海鲜市场”这几个字,挑动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(下称广州八院)感染科主任蔡卫平的神经。17年前,第一例非典患者正是广东省河源市的一名厨师。非典最初的一批病例也都和海鲜市场相关。日后调查发现,当地海鲜市场非法售卖野生动物。
“对我们这行来说,看到一个疾病,本能地想到了非典,能不高度警惕吗?”2月16日,蔡卫平对财新记者说。当年广州八院共收治了413例非典疑似病人,最后确诊265例,数量居全国之首,单日收治病人最高峰超50个。蔡卫平是给“非典”命名的六名专家之一,也是不幸感染非典的医务人员之一,上了呼吸机,最终死里逃生。
在武汉市卫健委的官方通报出来前,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(下称广州市一医院)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子文也从多名武汉同行处听说了消息。他接触到各种传言,其中一些提到家庭成员陆续生病,且并非个案。
“如果说疫情是从动物到人,那现在还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动物,能够一下子跑到好几个人家里去?所以我就这么下判断,凡是出现了家庭聚集性病例,肯定人传人。”2月10日,赵子文回忆说。
赵子文对非典记忆犹新。2003年,在非典暴发初期,民间传言愈演愈烈,官方讳莫如深。当年春节前,他还曾拿着一份刊登了辟谣内容的报纸告诉别人,“官方说了,这是谣言”。直至大年初五,他被医院紧急从老家召回,说医院来了一个肺炎患者,病情从未见过。当天他前往广州八院,才意识到传言就是真相。
“在传染病这个问题上,专家宁愿讲得过一点,而不要讲得不足。”赵子文对财新记者说,“前面讲得严重一点,大家就会准备充分一点,之前讲得不足,后面大家就非常被动。”
2019年12月底,在深圳,香港大学深圳医院(下称港大深圳医院)呼吸内科主管医生许建名在微信群里提醒团队成员:要重视从武汉回来的病人。
“每一次有疫情发生的时候,都存在传播可能性。”2月13日,许建名对财新记者说,这是他从非典中得到的经验。当年,他在英国伦敦The Royal Free Hospital工作,该机构部分职责类似国家疾控中心。
财新记者采访了广东十余名医务工作者,他们大多数人都在2019年12月下旬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“软情报”。这些医生清楚“外松内紧”是应对传染病的常见状态,并开始快速思考应对举措。
广东医务工作者高度警觉,与17年前的非典以及当地日后大大小小的疫情密切相关。
“这就是常年打仗养成的一种敏感,潜意识里就会有这样的想法。”张周斌说,当下广州医疗卫生系统中,凡是科长以上级别的,相当一部分人都经历过非典的“洗礼”。
广东省卫健委书面回复财新记者称,2019年12月31日,省卫健委在监测媒体时发现了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事件,当即启动内部应急响应机制,各级卫健委开始紧急部署防疫工作。
未雨绸缪
过完2020年的元旦,1月3日上午,广州市疾控中心举办针对不明原因肺炎的培训班,全市各区卫健局医政科、疾控科的科长,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职能科室、临床科室的负责人,共计500余人与会。“开会是让大家脑子里绷紧这根弦儿。”张周斌说。
当天下午,广州市卫健委组织专家,召开加强防控工作紧急会议,由政府官员向专家们征集对策。彼时武汉市通报的病例数是30多个,广东省尚未有病例出现。
赵子文是广州市专家组副组长。他告诉财新记者,在广东省外来人口中,湖南人最多,然后就是湖北人、江西人、广西人。这些人在广东打拼多年,很多都有一番事业。春节期间,他们的父母会南下广州和孩子们过年。会议研判认为,“反向春运”极大概率会让广州出现输入型病例。
广州八院院长雷春亮是广州市专家组组长。他直接告诉广州市领导,自己从武汉病毒所了解到当地的肺炎疫情和非典高度相似。“我跟他们说,武汉当时的情况,要么是SARS卷土重来,要么是出现了类似SARS的新病毒。”1月22日,雷春亮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说。
广州八院始建于1921年,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。2003年非典期间,该院仅有位于越秀区的一个老院区,距广东省原卫生厅不到100米。当时没有负压病房,也没有正压头盔,医生冒着传染风险给病人插管,全院共有大约20名医务人员中招。
广州八院日后在白云区开辟了嘉禾院区,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。新落成的住院大楼配备了中央供氧系统,负压病房数以百计。新冠疫情期间,该院将病床扩充到800张。
广州市卫健委主任唐小平的职业生涯正是从广州八院起步。唐小平现年56岁。1990年,他从中山医科大学内科(传染病学)专业硕士毕业后,来到广州八院工作。2002年底,唐小平刚刚升任八院院长,就匆匆率领全院迎战非典疫情。当时他还不到40岁,是市属医院中最年轻的院长。
从当年阻击非典措手不及,到现在迎战新冠有备而战,唐小平是见证者。他书面回复财新记者称,抗击非典时,广州八院短时间内接收了大量病人,2003年2月6日开始,医生出现咳嗽、发热等症状,随后每天都有医生病倒,“都是自己的战友,心里真不是滋味”。非典后,广州的传染病防控体系一直在逐渐完善,能做到“还没有病人,医院及疾控机构就已经准备好了”。
1月6日,雷春亮主持召开了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首次院长办公会议,部署下去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比照非典规模迅速采买防疫物资,包括N95口罩、防护服、护目镜等。每个正压头盔价格高达2万元,广州八院也毫不手软地准备了110个。
港大深圳医院也是在1月初就开始全球采购防护装备。“过一段时间就是春节假期,工厂会停工。”2月17日,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对财新记者回忆说,因此医院专门派了人去外地“扫货”。
广东省人民医院也开始紧急抢购,最终买下15万个外科口罩,几千个N95口罩,以及3000套防护服。“没有物资储备、没有防护措施,就等于让医护人员上阵肉搏。”2月27日,该院院长余学清告诉财新记者,这都是从非典中吸取的教训,医院要“平战结合”。1月10日,院内就对全体职工公布了针对不明原因肺炎的管理制度、工作流程和防护标准。
1月初,新冠病毒的试剂盒还未上市。针对已知的六种冠状病毒,广州市疾控中心准备了大量试剂盒。“在新的试剂盒没有到来之前,我们就用排除法。”张周斌说,比如一个人有流行病学史,又有临床症状,疾控中心可以用已有病毒的试剂盒去排除,“如果全部排除了,那大概率就是新冠肺炎”。
深圳首诊
1月中旬,武汉连续数日没有新增新冠肺炎病例,官方通报闪烁其词,出现“不排除有限人传人”“持续人传人风险较低”等模糊判断。
但武汉到深圳,高铁车程短短五小时,对病毒传播来说只是一张火车票的距离。在1月20日新冠肺炎疫情明朗之前,广东省内城市已按“疑似从有”态度,提高警戒水平。
2019年12月底,深圳市民张静(化名)一家三代共六人前往武汉探亲。2020年1月3日,张静父亲率先出现发热症状。1月4日,他们返回深圳家中,张静母亲也出现同样症状。1月10日傍晚,两位老人前往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就诊。
港大深圳医院位于福田区,是一家综合性公立医院。该院设有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控制科,具备基因检测能力。
医院院感科护士长刘洁玲第一时间接到电话报告时,立刻要求所有接诊人员戴上N95口罩、穿好隔离衣,“全副武装”出场。许建名接到前方门诊传来的消息后,联系了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控制科,请求帮忙安排咽拭子快速测试。2月13日、14日,刘洁玲和许建名先后向财新记者回忆了接诊过程。
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控制科的负责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微生物学权威袁国勇。2003年,袁国勇所在的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锁定了SARS源头。2004年,他牵头在香港成立了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。
耗时不到三天,基因测序就有了初步结果,但团队对结果极为谨慎。“出报告要很小心,每个案例起码得测两三次我们才能放心。”许建名说。
1月11日凌晨,两位老人被转诊至深圳传染病定点医院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,当天作为疑似病例住进了负压隔离病房。
张静夫妇和子女也去过武汉,这四个人怎么办?据刘洁玲回忆,张静及家人当时完全没有发烧,也没有明显的咳嗽症状,临床表现不构成疑似病例。“但我们长期从事流行病防控,我们就会考虑它(新冠肺炎)是怎样传播的。”刘洁玲说。
1月11日,武汉卫健委通报“尚未有明确人传人证据”的同一天,港大深圳医院“召唤”了张静一家四口来院排查。医生们认为,没有明显症状不等于没有感染病毒。CT显示,四人中只有张静女儿肺部影像正常。出于审慎,医生建议另外三人留院接受隔离观察。
家庭聚集性发病,是人传人的重要特征之一,但手上的病例都去过武汉,这在医学上称作集体暴露。“我们跟袁国勇院士讨论的时候曾提到,一家人病例中,如果其中有一名成员没有去过武汉,我们就有一个更好的机会去明确证明人传人。”许建名说。
1月14日,张静婆婆发病,港大深圳医院联系她入院检查。她没有去过武汉,新冠病毒传染性研究等待的“关键人物”出现了。
袁国勇在给财新记者的回信中称,首例病人就诊时,医院就开始了实验室检查。至1月16日,经过港大深圳医院反复测序,张静夫妇、儿子及婆婆呈现阳性。
病例在深圳接二连三出现。
覃铁和是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主任、广东省疫情防控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。1月14日晚,他接到了深圳某医院ICU主任的电话,称院内收治了一名有武汉旅居史的老年男性,是“一来就要插管”的危重症患者。覃铁和回复:“别管什么病,(医护人员)先上最高防护。”
次日,覃铁和等人赶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,一个危重症、两个重症患者已收治入隔离病区。3月7日,覃铁和告诉财新记者,“气促”是病人的典型症状,普通病原体感染很少有这么快出现气促的,“新的传染病来了,广东避无可避”。这组专家着重了解了家庭聚集性发病的信息。
1月16日,覃铁和参加了省领导在广东省疾控中心的调研活动。会前,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向覃铁和详细询问了深圳病例的情况。“钟院士鼓励我们,‘等一下你照实讲,一定把这个情况说出来’。”覃铁和回忆说。
当日下午,省卫健委即安排覃铁和等人对全省21个地市的呼吸科、感染科、ICU等医务人员进行了远程视频培训。
1月17日上午,广东省领导和钟南山率队到深圳调研疫情防控工作。同日,袁国勇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情况,邮件主题注明“URGENT(紧急)”。
袁国勇称,研究团队分析了深圳家庭性聚集疫情,推测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情况。随后,袁国勇应邀参加高级别专家组,并于1月18日至20日访问了武汉和北京。
广东省卫健委回复财新记者称,收到邮件后,省疾控中心进行专题研究,建议广东省按照“可发生人传人和社区传播”的级别加强防控措施。1月18日,广东省疾控中心汇报给省卫健委。
1月20日晚,钟南山在接受CCTV连线时称,在广东有两个病例没有去过武汉(另一例在珠海),但在家人从武汉返回后染上了新冠病毒。“现在可以说,肯定有人传人现象。” 钟南山一锤定音。
可疑即隔离
1月20日一早,广州市一医院接诊了武汉市民于红(化名)。头一天晚上,于红乘坐武广高铁到达广州。一周来,她时常低烧,偶尔咳嗽,浑身乏力。
经过血象、X光和CT检查后,赵子文判定她为疑似患者,随即上报广州市卫健委。广州市一医院采集了咽拭子样本,送至广州疾控中心,又迅速用负压救护车将患者转至广州八院,直接送入隔离病房。
当天中午1点半,广州八院全院取消休假,全体留在广州原地待命——院长雷春亮的命令下达到每一名医生。“领导发话了,大家就把过年回家的车票全退了。”广州八院一名医生说。
广州八院重新采集了这名患者的咽拭子样本,院内病毒实验室检测为阳性。这一结果经过广州市和广东省两级疾控中心复核后,于1月21日对外公布。于红成为广州首例确诊患者。
“这个检测我们医院和CDC(疾控中心)同步做,这样速度会快一些。但要等待CDC确诊。”于红的主管医生陈玲玲告诉财新记者。
广州市一医院副院长余纳回忆,由于媒体大规模报道,1月23日开始,到发热门诊看病的湖北病人越来越多。
一名要求匿名的医生称,此前,自上而下的官方文件并不鼓励医院自行核酸检测。1月23日当天,经广州市领导拍板同意,广州几家大型医院可以和疾控中心同步动手,既提高效率,又减轻疾控中心压力。
赵子文的电话被打爆了。数十名医生向其请教,在核酸结果未出来之前,医生应该如何通过临床诊断来甄别患者。与非典相比,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,有的患者几乎没有临床症状。
赵子文对财新记者说。当年抗击非典期间,在长达三四个月的时间里,医生们都没有试剂盒可以检测SARS病毒。专家们总结了一套经验——凡是发高烧、白细胞不高、拍片显示肺部有炎症,满足这三条的患者都可以当作非典病人诊治。
“当年按照这一临床标准,我们对非典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0%。如果加上用药效果,准确率达到了99%。”赵子文说,这一次,“凡是湖北来的,临床检查有病毒性肺炎症状的,都要高度怀疑”。
1月21日前后,广东省30家定点收治医院和各地市卫健局领导在广州开会。官方部署要求,疑似病人、来自疫区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人等,都要纳入严格医学观察。
“那时,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还没普及,医生们主要是靠临床症状、血象去判断。”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说,专家们讨论后的共识是,“出现发热等症状、胸片有问题的,先隔离了再说,不管他是什么”。
疑似患者都按集中诊治的原则送往广州八院。广州八院嘉禾院区的隔离病房,也从一个病区逐渐扩展到十多个病区。
与非典时一批批医务人员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房不同的是,在17年后,广州八院已经有了完整的预案。开辟一个病区,就在门诊抽调一个科室“包干”,再开一个病区,再抽一个科室。
“这样做的好处是医生和护士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,不再是临时团队。”蔡卫平说,经过多年磨合,在面对这样大的疫情时,广州八院可以让医务人员“成建制地上”。
后来,广州各医院分工调整,首诊由其他医院负责,广州八院只接受确诊病人。隔离疑似病人就由首诊医院负责,且就地隔离。
“你不能让患者回家等待确诊结果。他如果一回家,那全家都很危险。”赵子文说,“对传染病来讲,宁愿错杀,不要放过。”专家们强烈建议,所有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也要隔离,但医院没有权限,必须交由政府决策。这一意见被政府采纳。
在广州市,各区均指定酒店用于集中医学观察。根据广州市卫健委提供给财新记者的书面材料,截至3月17日,广州全市累计入户健康排查并服务217501人,落实居家隔离133744人,集中健康服务管理场所收住9352人(以上数据不含境外来穗人员)。
“专家共识”
“60后”覃铁和身经百战,作为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,他多次受省、国家卫生管理部门指派,参与传染病和重症救治工作,上一次“出山”是2015年天津大爆炸。
1月13日前后,覃铁和接到了广东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的电话,让他赶紧把省内的临床专家组集合起来,呼吸、传染、重症监护、院感、影像等方面,统统都要。
自2003年非典后,广东省就建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专家工作机制。覃铁和多次出任“救火队队长”。“我闭上眼睛,就能大概想到需要谁。”覃铁和说。
他被任命为广东省疫情防控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,组内共有67名成员,钟南山院士任总顾问。1月15日,广东省卫健委还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。
面对传染病,延误多一刻,就意味着风险多一分。多名专家告诉财新记者,深圳市出现广东省首例患者后,广东省和各地市两级的专家组快速启动了值班机制。省专家组成员在全省各地“轮班”,市级专家组成员则在各地的定点收治医院工作。
新冠肺炎传染性强,起病不重,但一些病人发展很快,重型、危重型患者的救治争分夺秒。
1月25日,广东省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比例攀升到峰值,超过25%。2月9日,全省收治重型患者101例,危重型患者40例,为单日重型和危重型新发病例数最高记录。
“这个病引发全身的炎症反应,炎症因子影响多器官的功能。”覃铁和告诉财新记者,目前新冠肺炎尚无“特效药”,对症支持治疗考验着临床医生的应变能力,“就像洪水来了,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阻止水淹房子,尤其是要给老房子抢险加固”。
春节期间,覃铁和在广东多个地市之间奔忙,为全省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救治出谋划策。
2月29日,他在广东省疫情发布会上介绍说,广东省重型、危重型病例数量在下降,医生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在提高。由各科专家组成的小分队对确诊病人进行筛查,病人如果有重症或者危重症倾向,“尽量提早把它消除掉,排除隐患”。
覃铁和介绍,对付重型和危重型病例,广东省构筑了三道防线。第一道,调集当地各个医院最好的ICU“一把手”到定点收治医院值班,“不是去当领导的,是去做住院医生的”。第二道,相邻地市划分为片区,比如江门、中山、珠海,组成“江中珠”。片区城市的ICU主任们牵头任组长,相互沟通讨论、巡诊片区内病例。第三道,省临床专家组专家下沉到各个地市进行会诊指导。
广州市卫健委提供给财新记者的书面材料显示,广州市的医疗救治专家组共有成员58名,来自省部属和市属医院的呼吸科、重症科、感染科和影像科。专家组成员轮流值班,有机会大量接触病例,可迅速总结经验。这些经验可以指导基层医生。
赵子文称,专家组成员时常通过视频召开会议,总结出“专家共识”,下发给各级医疗机构。“我们写的专家共识,市卫健委直接就转发出去了,一个字都不改。”蔡卫平对财新记者说。
“专家共识”主要是对国家卫健委下发的《诊疗方案》进行细化。比如《诊疗方案》出院标准部分有一条,“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”。“专家共识”提出,吸收要到50%以上。
“专家共识”还建议,执行比国家方案更加严格的出院标准。在广州,病人出院前,要接受两次鼻咽拭子检测和肛拭子检测,且结果均为阴性,相比国家标准,增加了肛拭子检测。
防控未竟
数名临床一线医生告诉财新记者,新冠病毒比SARS更加“狡猾”,新状况不断。
广东省人民医院就差一点触雷。该院接待了一名从广西过来的病人,无武汉接触史,无新冠肺炎临床症状,准备2月12日做心脏手术。武汉曾有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在术后才出现新冠肺炎症状。考虑到武汉案例,医生决定先对这名病人进行核酸检测,结果显示阳性。
此后,医院立下规矩,所有住院、手术病人,都先要接受两次核酸检测,结果阴性才能继续收治。“手术一旦被污染,就是一批人。”余学清感叹,“我们得不停斗智斗勇”。
广州出现多例无湖北接触史的确诊病例后,专家们提出意见:患者只要有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症状,无论有没有湖北接触史,都要进行核酸检测。
为了尽早筛查出潜在感染者,广东省将核酸检测关口进一步前移。2月7日,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医疗救治组召开视频会议,要求发热门诊升级防控措施。从2月8日起,发热门诊接诊的所有患者,都要采集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,做到“一个不漏”。
核酸检测排查时间已经大大缩短。3月14日,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黎毅敏在省疫情发布会上表示,发热门诊开展核酸检测,要求采集标本后2小时内送检,检测机构收到后,6小时内完成检测并通报结果。
深圳财力雄厚、覆盖范围更宽。深圳疾控中心副主任冯铁建称,2月5日到2月9日,深圳对主要疫情地来深人员进行了第一次抽样筛查,居家隔离人员阳性率为1.4‰。随后,深圳启动全面筛查,至2月22日,接受采样人群超过4.8万人。
新出现的挑战是,患者大病初愈回家,病毒核酸检测再次查出阳性。各地复阳患者出没,为疫情防控再添新隐患。2月25日,在广东省疫情发布会上,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指出,省内有14%的出院患者出现复阳现象。
广东是首个通报出院患者复阳率的省份,舆论震动。宋铁称,复阳暂无系统性结论,专家初步判断认为,复阳主要是由于病人的肺部炎症尚在吸收过程中,还未达到临床痊愈,可能存在间歇性排毒现象。
蔡卫平大半职业生涯都在和传染病打交道,他暂时也无法分辨新冠肺炎是否和水痘、腮腺炎一样,病人通过自身免疫力,产生抗体抑制病毒,清除病原体后即可痊愈。
“这病毒比较讨厌,好像有一些能够逃避免疫的能力。”蔡卫平说,判断新冠病毒抗体能维持多久,还需要更长时间观察。
蔡卫平告诉财新记者,根据广州八院随访,出院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处于“可阴可阳”的灰色区域,属于“弱阳性”。尚不能确定这些患者体内存在的是活病毒还是病毒碎片。
知情人士透露,广东省公布复阳率,意在提醒国家诊疗方案提高出院检测标准。
2月27日,钟南山在广州市疫情发布会上说,出院病人复阳原因多样,检测试剂、检测方法都可能引起偏差,采样方法不同得出的阳性率也有差异。复阳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还需不断观察。
3月3日,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提出,病原学检查中,检测下呼吸道标本(痰或气道抽取物)更加准确。
出院标准中,除体温恢复正常三天以上、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、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,增加了一条,即“痰、鼻咽拭子等”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,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。方案还建议,患者出院后,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检测,出院后第二周、第四周到医院随诊、复诊。
同日,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启动了全省首个新冠肺炎出院后复诊门诊,随着出院患者增多,各定点医院也陆续跟进复诊。
“现在对‘复阳’,还要继续深入地观察。一旦有一个阳性,就会波及一帮人,影响很多密切接触者。”3月12日,钟南山出席广东省疫情发布会时说,据其掌握的情况,目前复阳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,并未出现感染病例。对大多数康复者而言,重复感染几率很小,只有极个别没痊愈的,免疫功能极差,风险难以排除。
广东省内本地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控制。3月以来,仅广州市于3月5日再度发现一名来自境内的确诊病例。截至3月19日24时,广东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92例,累计出院1322例,累计死亡8例,仍在住院的确诊患者只剩下62名。
但广东省的抗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。病毒正在全球其他国家蔓延,广东是外贸大省,粤籍华人华侨众多,外防输入是当务之急。钟南山强调,要加强对境外输入患者的管控,避免其成为新的传染源。
当下,境外输入病例已成为新增确诊病例的主体,且呈上升之势。截至3月19日,广东境外输入病例累积达42例,仅18日和19日两天就新增23例。广州和深圳两座一线城市将持续应对挑战。
大家都在看...
关注 | 外防输入,内防反弹!广州卫生监督机构打出“组合拳”...
关注 | 连线8国和11个重要城市!广州卫健掌门人唐小平谈抗疫经验
来源 :《财新周刊》2020年第11期
文|财新记者:王婧 黄姝伦 郑丽纯
图|财新记者:梁莹菲
编辑:依婷 责编:邹向东
【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原创、注重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】联系和投稿邮箱:jiankangGZ@126.com
点亮小花